舞蹈学院
新媒体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培根铸魂 凝神聚力——于平教授来我校开展学术讲座

作者:傅蓉       编辑:傅蓉       复审:       终审:张庆昌       来源:舞蹈学院       发布时间:2021-07-03 11:58:1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力红色文化,激发更多感人至深的舞蹈作品出现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创作中,6月29日,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于平教授应邀到我校作了题为《培根铸魂 凝神聚力——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当代表达》的讲座。校党委副书记高峰出席,与舞蹈学院200余名师生一同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还吸引了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等研究生的积极参与。讲座由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主持。

讲座上,于平教授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讲到,“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指的就是不同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的革命实践和历史事象。他指出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表达都属于“当代表达”的范畴,并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发展成熟的舞台剧发展史的重要支柱,既适合舞剧艺术的表现,也是舞蹈工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讴歌与礼赞,也是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使命与担当。于平教授声情并茂地分析了《进军舞》《和平鸽》《五朵红云》《蝶恋花》等舞剧的革命历史题材,延伸出各个舞剧的背景历史和现实意义。他期待地说到,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创作会有更高的境界、更强的力量和更美的品质!

此外,学院举行了特聘教授聘任仪式,高峰为于平教授颁发了聘书。

讲座结束之后,傅小青院长再次感谢于平教授带来的精彩课程并邀请师生一同合影留念。

于平教授凭借其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辅以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及亲身动作示范,讲座一直在活泼轻松的学术氛围中进行。此次讲座拓宽了在校师生们学习和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舞蹈理论素养,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开启了同学们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舞剧起源和发展构建的智慧之门。

图片

于平,博士、教授、博导。1970年10月参加工作,任江西省歌舞团舞蹈演员。1980年9月至1985年8月,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分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9月至1988年6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吴晓邦先生攻读“舞蹈历史与理论”硕士学位;1988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舞蹈学院——1995年评为教授,1996年获评“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998年获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4月至2001年5月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院务工作);1998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在职师从资华筠先生攻读“中国当代舞蹈史”博士学位并于2003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6月至2009年2月先后担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司长,2009年3月至2015年7月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2015年7月退休后受聘于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同时担任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

发表舞蹈学、艺术学、文化学论文数百篇,自1987年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首度全文转载后,迄今被两刊全文转载的论文逾六十余篇。主要专著有《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新时期中国“新舞蹈”史述》《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舞蹈评论形态分析教程》《舞剧构思文学表达教程》《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建构》《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等;担任编剧的舞剧作品,有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浩然铁军》,民族舞剧《悲欣交集——李叔同》《画女梦痕——潘玉良》《昭君出塞》《驼道》《打金枝》《幸福花山》《英雄儿女》等。

版权所有 (C)2018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    邮箱:wdx@sdyu.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邮编:250103 电话:0531-58997478/7368